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人工智能驱动音乐科技,共探学科融合新路径!2025上音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者:唐天祺发布时间:2025-10-25浏览次数:10

10月22日,“人工智能驱动音乐科技,共探学科融合新路径”2025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在上音歌剧院顺利举行。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在音乐科技、音乐疗愈的各方面积极作用和发展前景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医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与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旨在推动音乐与人工智能、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融合发展,探索艺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更多可能,是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深度融合艺术、科技与医学,建设人工智能音乐疗愈交叉学科的生动展现。



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副院长冯磊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音乐创作与研究的方式,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将持续推动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为青年学者提供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是学校对国家“新文科”发展策略的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在发言中指出,音乐与医学的结合是未来健康研究的重要方向。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语言,更是促进心理康复、调节生理节律的安全、稳定的科学工具。他强调,构建无创伤音乐疗愈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有效桥梁是当前应聚焦的关键课题。推动二者的深度衔接与协同,对拓展健康服务边界、提升干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鲁冰介绍了音乐在儿童情绪干预、认知训练、精神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与具体实践场景。这一探索不仅能规避有创操作带来的潜在风险,更能进而实现更稳定、更具靶向性的治疗效果,为儿童健康干预提供更温和、适配性更强的新选择。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胡洁,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乔颖,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音乐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小诺,上海市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朱大倩,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包丽雯分别发言,聚焦医学与心理健康,探讨音乐与脑科学、情绪调节、身心康复之间的深刻联系,为“音乐疗愈”与“AI技术”的结合提供了新视角。



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主任、民族音乐系主任刘灏教授作总结发言。从宏观战略到临床实践、从技术前沿到人才培养,刘灏以医学实践与音乐科技的双重视角展开跨界对话,系统梳理了实验室近年来在AI音乐生成、声学分析、情绪识别、脑机接口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指出AI音乐疗愈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音乐教育、心理医学与人文关怀的全新交汇点,期待与业界专家在音乐疗愈的临床应用、方案研发等领域展开更多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这一交叉学科的实践落地与发展。


下午的青年学者分论坛围绕“人工智能驱动音乐科技与学科融合”展开深入探讨。



上海市胸科医院院长侯旭敏在发言中指出,音乐在医疗康复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价值。她提出以“双心疾病研究”理念为核心的实践方向,围绕心脏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协同研究展开,前瞻性展望了AI音乐在未来医学场景中的应用空间与实践潜力,为跨学科融合推动医疗创新提供了新视角。



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音乐生理学研究所主任科丽塔·库尔斯(Coretta Maria Kurth)介绍了奥地利在音乐与健康领域的最新探索与成果,提出人工智能在表演者身体健康监测、艺术表现力提升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思路。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青年歌唱家艺术委员会艺术嗓音顾问方玉霞,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助理教授马绪峰,长三角区域“音乐艺术促进心理健康”联盟办公室主任、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音乐与健康”微专业负责人张丹丹,锣钹科技首席运营官、联合创始人刘玉真,上海创智学院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徐光君和三位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在站博士后、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成员任时弘、白心玉、杨维佳等多位来自高校和人工智能行业的青年学者进行了主旨发言。



李小诺研究员在论坛的总结发言中对所有嘉宾与参会学者的贡献表示感谢。她指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为“AI+音乐疗愈”的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智元机器人“远征”作为嘉宾与上音青年琵琶演奏家联袂表演。在其研发团队与beat365英国官方网站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的联合训练下,“远征”不仅深入学习了琵琶的声学原理与演奏技法,更能够精准检测、捕捉并解析演奏家的肢体动作细节与音乐情感表达。在论坛开幕式现场,“远征”围绕《琵琶行》的旋律,同步完成了富有节奏感与艺术契合度的创意动作演绎,生动展现了人工智能与传统民乐在疗愈场景下的融合可能。